农贸市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,与其他商业业态相比,农贸市场的整体面貌直接影响着居民的一日三餐。所以,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,拉动市场制度化、长效化发展显得至关重要。
农贸市场管理痛点:一抓就死
01 增加经营压力
农贸市场以个体经营为主,经营主体一般为商户。一旦市场加强管理,要求增加升级设备、统一摊位标准,无疑增加了商户的经营成本。导致一部分资金不足、抗压能力弱的商户面临经营困境,久而久之不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。
02改变固有模式
许多商户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的经营模式与习惯,如占道经营、随意摆放商品等。当市场方对经营模式做出整改,要求其严格规范经营时,他们难以轻易改变日积月累的经营习惯,从而滋生出抵触情绪,影响市场的环境规范和正常运营。
03忽略多样化需求
消费者来到菜市场购物,除了关注菜品本身的价格和质量,也更加注重购物环境和消费体验。过于注重形式上的管理规范而忽略了消费者的实际诉求,如调整营业时间、减少业态品类、更改市场布局等,会造成购物不便,给消费者一种冷冰冰的印象,和改造的初衷大相径庭。
04增加隐形成本
农贸市场的核心人群一般对菜品价格最为敏感,如果因为管理成本的增加而导致菜品价格上涨,相当于为市场增加了一道隐形门槛,消费者会转战更加优惠低廉的购物场所,如市场外围摊贩或社区便利店等,使得经营商户收入减少,将市场经营推向困境当中。
农贸市场管理痛点:一放就乱
01负面事件频发
好的口碑建设需要日积月累,却能在转瞬之间毁于一旦,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。若是松懈管理,部分不法商家有机可乘,通过对秤具做手脚,出现诸如“鬼秤”类的欺诈行为,损害消费者的利益,打破市场的诚信经营环境。
02影响整体环境
此外,如果在市场管理上松懈,缺少对市场公共设施如排水、通风、照明系统的维护,会导致市场内污水遍地、光线昏暗等问题,影响农贸市场的环境质量。
如何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水平
守 坚守底线 夯实基础
“守”是农贸市场实现长效管理的基础,这要求市场管理方建立健全商品质量、环境卫生、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规章制度。并明确经营商户和管理人员之间的责任划分,让管理工作有迹可循。同时,可以考虑通过配备先进的设施设备,如智能溯源电子秤、商户信用公示屏、放心农贸触摸查询机等,为市场管理保驾护航。
盯 紧盯关键 及时排查
“盯”要求市场管理方加强市场准入监管制度,对商户进货商品的渠道严格把控,确保流入消费者饭桌的菜品可追溯源头且质量合格,对不合格商品及时进行处理。日常管理过程中,加强巡查力度,促进市场经营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,做到明码标价、诚信经营,杜绝缺斤少两、以次充好等违规违法行为。
督 强化监督 健全机制
农贸市场想科学发展,最终还是取决于商户的自我意识。市场管理方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、评选活动,引导商户提升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的经营意识。对诚信经营、遵守市场管理规定的商户进行表彰奖励,同时对违规经营的商户进行处罚曝光。
还可以在市场内建立投诉监督机制,为消费者建立投诉监督渠道,及时聆听消费者的意见和反馈。另外,可以尝试在社交媒体开设账号,定期更新宣传市场内的管理动向,从而提升农贸市场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。
农贸市场想发展,科学管理是关键。所以,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,拉动市场制度化、长效化发展显得至关重要。